2025年6月29日,CTCC 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年度第三站在浙江国际赛车场落下帷幕。许家泰掌舵的领克捷凯及捷凯两大车队在 TCR 中国锦标赛中延续强劲表现,斩获车手杯、车队杯、车型杯、俱乐部杯等13座奖项,也延续着领克捷凯“五年十冠”的王朝风范。除了国内赛场,在6月,许家泰掌舵的两大车队也分别在FE世界电动方程式及纽博格林24小时中相继登台。
许家泰,中国赛车产业与高性能车技术领域极具战略眼光的操盘者,格时图技术中心、捷凯车队创始人,领克捷凯车队主理人,FE世界电动方程式锦标赛Cupra Kiro车队总监。他用十数年的积淀与“技术即战略”的理念,推动中国赛车一步步挺进世界核心赛道。以下是许家泰的赛车人生故事。
中国赛场:王者之师斩获13座奖杯
在6月底的绍兴柯桥站,许家泰掌舵的两大车队一共斩获13座荣誉奖杯。其中,领克捷凯车队的张志强在第一回合正赛后期完成致胜超越,豪取赛季首胜,并在第二回合拿下亚军,同时收获米其林最快圈速奖。另一位主力车手朱戴维连续两回合斩获季军,助力车队包揽两回合正赛的车型杯、车队杯冠军奖杯,进一步巩固了年度积分榜上的领先优势。捷凯车队在挑战杯组别同样表现出色,潘德俊取得两连胜,与队友李光华一起助力车队斩获俱乐部杯胜利。
这13座荣誉奖杯的背后,离不开许家泰的运筹帷幄。自2013年创立捷凯车队以来,他便投身于中国赛车运动。车队创立之初,许家泰以车手身份征战,曾在 CTCC 赛场多次上演精彩演出,击败一众厂商车队斩获冠军。近年来,他虽退居二线专注于车队运营,但凭借赛场经验积累,带领领克捷凯车队继续攻城拔寨,缔造了“五年十冠”的统治王朝。
“我们的领克 03 TCR 赛车更适合小弯多的赛道,下半年赛程会更具挑战,但我们车手多、团队默契,希望能用整体优势制造压力,咬住积分榜。”许家泰对CTCC的未来充满信心。他强调团队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点是“零失误”:“现在拼的是细节。比速度,不只是马力和操控,更多是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,把稳定性最大化。”
世界赛场:赛车版图的国际跃升
除了在国内赛场的辉煌,许家泰和他的团队近年来不断向海外扩展,进军国际赛场。2025年FIA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印尼站,由许家泰担任领队的 Cupra Kiro 车队夺得冠军,这是中国籍领队首次在该世界锦标赛中率队夺冠,是中国汽车运动的重要突破。随后,捷凯车队征战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,登上组别季军领奖台,完成了从国内赛场到世界舞台的跃升。
“这个冠军来得不容易,但也在意料之中。”许家泰坦言,Formula E世界锦标赛印尼站的胜利并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爆发,而是长期积累、渐入佳境的结果。“六年磨一剑,从最初的挣扎与试错,到摩纳哥和东京站稳脚跟、逐步登上领奖台,再到印尼的登顶,Cupra Kiro 车队的成长轨迹其实清晰可循。”
“赛车就是这样,冠军不靠运气,但你没有运气也不行。那一场比赛,我们从排位第五起步,中途没有任何失误,几次安全车的时机也都刚好踩在我们有利的节点上。是‘天时地利人和’。”许家泰回忆道。
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则是另一种极限考验。对于初次带领捷凯车队前往这一被誉为“绿色地狱”的赛道,许家泰并未表现出常人眼中的敬畏。“在我眼里,绍兴和纽北只是长度和空气不一样罢了,左弯右弯、刹车加速,都是在做同一件事——如何在有限条件下,把车调得更快、更稳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参赛的赛车由中国自主品牌领克提供,轮胎、刹车、轮圈乃至技师全部来自中国。“我们没找当地团队帮忙,因为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这台车。”许家泰自豪地说。
技术哲学:精准投入与极致追求
从格时图到领克捷凯车队再到 Cupra Kiro,许家泰团队始终坚持“精准投入产出高回报”的技术路线。“我们很多改装都是从民用车基础出发,TCR 底盘和发动机都是原厂件,关键看你如何优化每个环节。只要方法对,成本是可控的,回报是可以预见的。”许家泰说。
他不避讳中国赛车此前面临的“经验差”与“信息差”,但也指出:“技术本身我们不输人,只要给工程师和车手足够的平台,中国团队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站上领奖台。”在他看来,电动方程式正是中国赛车打破“信息壁垒”的最佳路径。“新能源是大趋势,而电动赛车对数据管理、软件调校、能源管理的要求极高,非常适合我们团队擅长的精算型策略。”
许家泰的赛车理念源于他大学期间的短跑经历。“我从小就喜欢用秒表量化一切。我不喜欢漂移那种主观判断的项目,我就爱那种‘0.01秒见胜负’的运动。”他说赛车跟短跑很像:“你要优化所有细节,热身、起跑、节奏、呼吸、场地的选择……赛车也是一样,轮胎管理、刹车调校、战略窗口,全都是决定那0.1秒的因素。”他笑称自己对“极致”有一种执念:“我就喜欢把事情做到最优解。能快0.01秒,我就做。”
国际化:学习与技术合作的本能
许家泰带领中国车队征战海外,并非追求名声,而是出于对技术的本能渴望。“我没有想过什么国际化,我只是想学。只要哪里有值得学的,我就去。”他说自己是运动员出身,自然明白什么叫“去和最强的人交手”。“以前我练短跑,就会去观察奥运冠军的饮食和训练,现在我做赛车,自然想和顶级车队取取经。学习是本能,不分国界。”
如今,2025赛季进入下半段,无论是FE还是CTCC,Cupra Kiro和领克捷凯都面临不小压力。许家泰强调,赛车运动不只是竞技,更是一种“文化输出”和“产业链接”的平台:“一场比赛的背后,是供应链、改装文化、工程师体系的全面磨练。我现在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能加入到这个体系里来。不只是赞助,更是技术合作,让中国品牌真正进入赛车‘技术链’。”
写在最后:让中国赛车走得更远
从车手到领队,从中国 CTCC 到国际各项大赛,从短跑到 FE,从国产改装件到纽北的颁奖台,许家泰的人生轨迹,本身就是中国赛车发展的一道缩影。他不是靠资本堆出来的“成功人士”,而是用一个又一个0.01秒、一套又一套调校方案,用时间和技术,一点一点推动着中国赛车走上国际舞台。
“赛车这件事,只要你想做极致,不管在哪个国家、哪个赛道,都是一样的。”许家泰说这句话的时候,神色平静,语气坚定,仿佛赛场的风声还在耳边回荡。